您所在的位置:
 首页 > 出行导游频道 > 人文历史 > 六十年的国庆口号 映照了新中国的历史

六十年的国庆口号 映照了新中国的历史

2010-9-28 2:00:00   网友评论来源:中国新闻网   作者:唐伟杰
   复制链接 |   

  口号,是价值观的高调宣示,亦是时代脉搏的仪式性外化。新中国一甲子的运行周期里,国策捭阖、民族兴荣与个体境遇,交汇共鸣。在口号这种语言仪式中。从开国大典到六十华诞,万众所呼告的国庆口号里,有些词汇已经消隐,有些词汇至今仍存,更不断有新的语词进入。在口号的叙事中,可以寻觅出一条中国变迁的脉络。

  国势: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现代化

  “打倒帝国主义!打倒封建主义!打倒官僚资本主义!”、“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!发展新民主主义的经济!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文化!”六十年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三十条口号里,这三个“打倒”和三个“发展”,高度概括了这个重获新生的国家,所面临的艰巨任务。新中国从这里起步,上下求索发展之道。

  一九五二年,“社会主义”一词出现在国庆三周年的口号里,当时仅一句“向正在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致敬!”,而翌年,这一词汇被高频率提及--“……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……”,初整旧山河,中国开始勾画新的蓝图。“社会主义现代化”,成为这个民族今后几十年里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。

  “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!”,一九七九年,中国人表达了这样的决心。一个“强” 字,凸显出改革开放国策既定之后,民族的坚定与信念。二十年后的国庆五十周年口号里,在“热烈欢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!”的同时,中国又把“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”的奋斗目标前加上了三个定语--富强、民主、文明。

  当“和谐”一词五次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五十句国庆口号中时,国家奋斗目标又增添了新的内容。 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!”,“推动建设持久和平、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!”……,中国人将传统文化中的灵感和智慧,注入国家发展的理念,开始奏响新世纪的第一乐章。

   [编辑:逯博]
查看更多评论>>我来说两句(已有0条评论)
暂无评论
发表评论(欢迎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)
忘记密码? 注册 用户名:  密码:    匿名评论
本文欢迎转载,转载请注明:转载自风景网 [ http://www.fengjing.com ]
本文链接:
本文关键字国庆  口号